2009年北京高考形勢及命題趨勢
2008-09-19 09:19:35北京晚報文章作者:
今年北京市高考報名人數約為11.8萬人,其中103789人參加全國普通高校統一考試,14317人參加高職單考單招考試。其中應屆畢業生8.7萬人,占報名人數的84.4%;往屆生約1.6萬人,占報名總數的15.6%。
根據統計,明年應屆畢業生人數將減少,總數約為7.6萬人,比今年應屆畢業生減少1萬人左右。而近幾年北京市復讀生的人數一般維持在1.5萬人左右,今年受平行志愿的影響是增是減不好說。我們暫且按1.5萬復讀生計算,那么應屆生和往屆生的總人數預計為7.6萬+1.5萬,總計為9.1萬人,同比今年減少1萬多人。
而近幾年北京高考招生計劃與錄取率的情況是:2007年,北京高考報名人數為109876人,招生計劃總數為78436人,報名人數雖然比2006年減少了383人,招生計劃數卻比2006年增加了1500人;今年北京市報名參加全國統考的考生人數為103789人,總報名人數比2007年減少了6087人,但總的招生計劃只減少了1668人。
明年在報考人數進一步減少的情況下,如果北京高招錄取人數繼續維持近幾年的水平或僅僅是小幅減少的話,考生升學的機會就有了很大的增長空間。
■關鍵詞:平行志愿
今年初見成效
明年或將維持
今年在填報志愿上北京市實行的是平行志愿的混合模式,也就是第一志愿不平行,后幾個志愿采用平行志愿。具體地說,與往年本科批次分第一志愿、第二志愿、第三志愿的填報方式不同,今年北京考生在填報高考志愿時,本科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可在本批內各選報4所學校,其中第二志愿試行平行志愿,包含A、B、C3所學校。這3個批次的第一志愿填報方式未作調整,考生仍可報1所第一志愿學校。
據悉,今年北京高考首次實行平行志愿就已初見成效。今年高考錄取中,高校按志愿錄取比例進一步提高,考生選擇高校的范圍更廣泛了。比如,在本科批次招生中,考生二志愿滿足率比去年提高了4個百分點。總體來看,部分平行志愿的效果比較理想。
2009年在填報志愿上存在著兩種可能:一種是再往前走一步,進入到完全平行志愿填報辦法;另一種是再摸索一年,繼續實行平行志愿的混合模式,到2010年北京市實行新課程高考時一并改革。目前,雖然有關部門還未對此正式表態,但是種種跡象表明,明年北京高考繼續實行平行志愿的混合模式的可能性很大。
■關鍵詞:命題趨勢
大綱版向課程版
改革并非顛覆性的
“命題”是個敏感問題,也是大家最關注的問題。明年高考命題繼續延用大綱版,2010年北京市高考命題開始使用新課程版,也就是說明年北京市高考命題最后一年使用大綱版。2010年北京市使用的新課程版在全國屬于第四批,2010年北京市高考命題不僅僅是大綱版轉為課程版,在考試科目組的設置上也會做出調整,現在我們沿用的“3+綜合科目組”也會進行調整。另外會考成績的計算辦法與高考是軟掛鉤還是硬掛鉤也是個未知數,這些政策希望有關部門能在今年年底前就能有所交代,這樣考生及家長會早踏實一點。
考試改革的重點是檢測思想、檢測目標、檢測方向、檢測方法的改革,一句話是檢測理念的改革。具體呈現在考生面前的大致有這樣幾個方面:一是考試內容、考試題型、試卷呈現方式(如選做題、選答題等);另一方面是試卷、試題的難度(相對難度與絕對難度的控制),試卷的長度、試卷的易中難比例以及試卷的梯度等等。關于試卷的難度、長度、易中難比例、梯度一般在國家制定的《考試大綱》中有明確表述,各省市依據錄取率要做些調整,錄取率越高,這些標準也會隨之降低。
關于考試內容、題型、試卷呈現方式的改革,為了保證從大綱版向課程版的平穩過渡,北京最近幾年的高考試題逐步體現了課改的理念和精神。這幾個方面從大綱版向課程版的改革不是顛覆性的改革,一定要用“顛覆性”這個詞,應當用在教學之中,用在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人才觀念之中。對于考試,特別是高考這樣涉及千家萬戶的大事一定要十分慎重、十分穩妥。從大綱版向課程版過渡必須是積極的也必須是穩定的、穩妥的。
我們回憶一下北京市九年義務教育的改革,特別是中考改革前幾年穩定、穩妥的改革,“分科推進”、“分區推進”到今年北京市中考各科、各區全部進入了課程版,學生穩定、老師穩定、學校穩定、社會穩定,取得了很好的改革效果。高考也是一樣,改革有一個過程,改革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必須保持改革的連續性。也正是基于這一點,筆者大膽預測:明年北京高考大綱版的收官之年,高考試題難度與今年相比會保持穩定甚至略有下降。
■關鍵詞:復讀機會
復讀機會還有
應屆生不必背包袱
一些人認為今年是復讀的最后機會,意思是說目前這撥高三學生學的是大綱版,如果明年高考失利再想復讀就必須參加全新的課程版高考,很多知識需要重新學習。
實際上,“高考是為高校選拔有學習潛在能力的新生”,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則是:“公平、公正、有效”。所謂“公平、公正、有效”既包括錄取,也包括高考命題。而這個“公平、公正、有效”的原則面對的不僅僅是應屆生,也包括往屆生,在制定錄取辦法原則時絕對不能歧視往屆生,特別是在命題改革時,絕對不能傷害往屆生,只有做到這些才能真正體現高考的“公平、公正、有效”。
全國的高考就科目組的改革已經有了好幾個回合了,“大文、大理科目組”、“3+2科目組”、“3+x科目組”、“三南科目組”等等,每一次改革都是平穩的、穩妥的,面對全社會的。至于考試內容的改革我們經歷了從“知識立意”向“能力立意”的過程,又經歷了從“能力立意”向“問題立意”的過程,把學科知識與生活、生產、科技緊密結合,這種改革也是面向全社會的、穩定的、穩妥的。全國第一批走入改革的四個省——山東、寧夏、廣東、海南,已給我們做出榜樣。總之高考要面向全社會,就要堅持“公平、公正、有效”的原則。同時,高考改革是平穩過渡的,決不是顛覆性的。從這個意義上說,今年的高三應屆生千萬要放平心態,不要因為即將到來的課改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