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蘇州科技學院藝術類專業招生概況
2009-03-16 16:45:26網絡資源
學校概況
蘇州科技學院地處古城蘇州的西部——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由原蘇州城建環保學院與蘇州鐵道師范學院于2001年9月合并組建而成,是一所中央與地方共建、以江蘇省管理為主的普通高等院校,原蘇州城建環保學院為建設部直屬本科院校,1998年通過了教育部本科教學合格評價,原蘇州鐵道師范學院為鐵道部直屬本科院校,兩校均始建于上世紀80年代初。學校以工為主,涵蓋人文學科(哲學、文學、歷史學)、社會學科(法學、教育學)、理學、工學、農學、管理學等6個學科門類。
學校現有江楓、石湖、天平等3個校區,校園占地面積2338畝,校舍面積37.12萬平方米,教學科研行政用房27.68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11333萬元,圖書館館藏紙質圖書116.6萬冊,電子圖書124萬冊。現有全日制在校生12596人,碩士研究生530人。
學校現設有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土木工程學院、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人文學院、教育與公共管理學院、數理學院、化學與生物工程學院、傳媒與視覺藝術學院、外國語學院、音樂學院、機電工程系、體育部等14個教學單位。設有建筑學、城市規劃、環境工程、土木工程、電子信息工程、工程管理、漢語言文學、歷史學、應用化學等52個本科專業,其中城市規劃專業為國家級第一類特色專業建設點,土木工程、環境工程、歷史學3個專業被遴選為第二批江蘇省特色專業建設點。2003年學校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為碩士學位授權單位,目前擁有城市規劃與設計、環境工程、結構工程、世界史、市政工程、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倫理學、專門史、基礎數學、應用化學等10個碩士點;結構工程、世界史、環境工程等3個省級重點學科;環境科學與工程實驗室、結構工程實驗室等2個省級重點實驗室;電子信息教學實驗中心為江蘇省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物理教學實驗中心、化學教學實驗中心為省級基礎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點。
學校現有教職工1669人,其中專任教師888人,專任教師中正高職稱人數115人,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教師408人;具有碩士以上學位者582人,占65.54%,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189人,占21.28%。現有碩士生導師118人,博士生導師9人。現任專兼職教師中有沈世釗、陳肇元等中國工程院院士4人、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1人、中央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建設工程首批專家1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社會科學基金專任評審專家4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1人,全國先進工作者1人,全國優秀教師4人,高等學校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4人,教育部馬克思主義哲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2人;“江蘇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2人,省部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7人,江蘇省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3人,江蘇省“333工程”領軍人物及培養人選30余人次,江蘇省普通高校“青藍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培養人選10人,江蘇省普通高校優秀青年骨干教師40人,省部級優秀教育工作者4人,江蘇省委、省政府“六大人才高峰”項目培養對象1人。
2003年以來,學校共承擔包括國家863重大專項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在內的科研項目1000余項,其中省部級以上項目80項,國家級項目19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社會科學基金項目9項,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獎項25項,其中國家級獎勵2項;共有42項科技項目通過省廳級鑒定,其中5項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5項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出版學術著作、教材398部,發表論文4300余篇,其中有190多篇論文被SCI、EI、ISTP檢索,1360余篇發表在核心期刊上。學校近五年年均科研經費4100萬以上。
學校堅持以教學工作為中心,深化教學改革,加強教學基本建設,規范教學管理,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在2007年5月份教育部組織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評估結論為“優秀”。2001年來,承擔國家和省部級教改項目9項,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3項,省級教學成果獎15項,我校教師主持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入選國家級精品課程,“水污染控制工程”等5門課程被評為省級精品課程。7年來,學生共獲國家級獎項30多項,省部級獎項300多項。
建校以來,學校共為國家培養了30000余名全日制本專科學生。畢業生實踐能力強且勤懇務實,受到用人單位的普遍歡迎,許多已經成為單位負責人或者行業骨干。學校已經成為長三角地區培養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的一個重要基地。
學校在國際合作方面取得明顯進展。學校與英國、挪威、新加坡、意大利、澳大利亞、芬蘭、美國、日本、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10多所高校建立了校際合作關系。學校接受新加坡、日本和韓國的學生來校學習漢語或實習。國際學術交流的范圍和領域逐年擴大,自1993年以來學校承擔了13批次由商務部舉辦的為亞、非、歐、美及大洋洲國家(或地區)培訓環保技術人才的任務。
2008年,學校黨委被授予“江蘇省高等學校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學校先后6次榮獲大學生社會實踐全國先進單位稱號,并于2008年被評為“江蘇省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進集體”。自2004年設立“江蘇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獎項以來,學校連續三年被評為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是蘇、錫、常地區唯一獲此殊榮的本科高校。2006年,學校經教育部批準成為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
學校以培養基礎扎實、知識面寬、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為己任,立足江蘇,面向全國,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爭取在“十一五”末建設成在江蘇省屬本科院校中有較大影響、具有較強綜合實力的多科性大學。
教學單位介紹
【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
蘇州科技學院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創立于1985年,現設有建筑系、城市規劃系、室內設計系等三個教學系,建筑學、城市規劃、藝術設計(室內設計方向)、園林等四個本科專業,在校本科學生1100余人。其中建筑學、城市規劃專業是學校品牌與特色專業,城市規劃專業是江蘇省高校特色專業、國家第一批特色專業建設點。城市規劃與設計還是學院重點建設學科,具有副教授職稱學科評審權,是學院首批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的專業之一。
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現有教職員工110余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21人,講師57人。擁有自己的建筑系館、教學樓和實驗樓,實驗設備總價值逾千萬元。
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教學成績斐然。近年來在全國各級各類設計競賽或作業評優中,共獲包括多項大獎在內的課內、外獎勵百余項。招生錄取分數線久居高位,畢業生就業供不應求,社會熱捧的喜人形勢長盛不衰。已培養各專業畢業生2000多人,許多畢業生已經成為行業或地方的骨干和精英。
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學科建設取得豐碩成果。近年來獲省級以上優秀教學成果獎或優秀課程6項、完成或在研省級以上教改課題4項;完成或在研包括國家十五重大科技專項在內的市廳(院)級以上科研課題55項、獲包括國家級優秀規劃設計銀質獎在內的市廳級以上各項科研獎勵21項、出版專著17部、公開發表論文數百篇,科研總經費每年穩定在500萬元以上。
【傳媒與視覺藝術學院】
傳媒與視覺藝術學院成立于2007年7月,由原來美術系和傳媒科學與技術系融合組建。學院現設有美術系、藝術設計系、傳媒科學與技術系和影視動畫教研室、數字傳媒實驗教學中心等教學單位,美術學(師范)、藝術設計(平面設計方向)、動畫、數字媒體藝術、廣播電視新聞學(影像傳播方向)、教育技術學等多個本科專業,在校本科生910人。
學院教職工總數為78人,專職教師52名,其中教授4名,副教授17名,多位老師在國內同行中具有一定影響力和知名度,其中全國優秀教師1名。
學院堅持“以藝術為基礎,以技術為手段,強化實踐教學,培養創新人才”的多類型文化藝術傳播人才的辦學思路,逐步建設成以傳媒藝術為主線,集美術學、藝術設計、教育技術、數字媒體技術、動漫游戲和多媒體廣告制作等多學科、多方向、特色鮮明的學院。
數字傳媒實驗教學中心現有九個專業實驗室,擁有價值近千萬的固定資產,具備產學研一體化的校企聯合實驗基地。學院經常組織學生赴上海、北京和南京等地教學實習,校外教學基地遍及皖、贛、浙、云、貴、湘、陜和甘等省。
近幾年,教師科研獲得國家級各種獎項18項,省級29項,約206余幅作品發表、入選參展。科研立項國家級5項,省級10項,院級23項。出版畫冊、專著、教材39部,參編4部,發表學術論文近二百篇,其中在核心刊物發表論文近35篇、作品200件。
學院積極鼓勵和組織學生參加學術科研活動,有百余人次獲得層次較高的各類獎項,諸如東方電視臺《薪火長征路》最佳創意獎、全國性大學生繪畫、設計大賽作品入選并獲獎、江蘇省多媒體課件制作獎等等,有多篇學生論文發表在專業刊物上,學生科研立項二十幾項。
【音樂學院】
蘇州科技學院音樂學院始創于1989年,十九年的辦學歷程,已經形成了完備的課程體系、合理的專業配置和成熟的教育教學模式。現有專業教師30余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9人,講師15人。師資均來自于上海音樂學院、中央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學院等專業藝術院校。此外還聘請了閔惠芬、趙曉聲、張疇、戴定澄等著名專家作為兼職教授。
音樂學院現設有:蘇州市蘇南地方音樂文化藝術研究所;蘇州吳平國樂團;大學生合唱藝術團;大學生石湖昆曲曲社等機構。同時還有專供開展教學實踐活動用的演播廳,國內領先水平的電腦音樂制作教室,器樂、鋼琴、聲樂練琴房及舞蹈教學房等。
音樂學院在教學、科研上碩果累累。每年都有數十篇學術論文在各類刊物和國家核心刊物上發表,并出版多部專著和音像資料;教師的音樂作品在國家專業比賽中獲得金獎;在中央電臺、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省市電視臺和外國電視臺相繼播出。在專業學術交流方面,音樂學院分別組織、承擔了“吳中琴會——中華琴學國際打譜交流研討會”和“全國音樂理論作曲學術研討會”等高規格學術會議;組織參加了與德國、法國、日本、俄羅斯等國專業團體的藝術交流;數十次接待來蘇旅游的世界各國的朋友和友好人士。同時參加了省、市組織的大型文藝比賽活動,并多次獲得最高獎項。2007年音樂學院被教育部確定為全國普通高校音樂學本科專業課程教學試點單位。
音樂學院自建以來一直保持面向全國多省、市招生。優良的生源使招生層次始終居江蘇省同類學校之首,在全國也處在前列。
音樂學院自建以來為全國高校、中小學培養了大批合格的專業教師和管理干部;為部隊和地方輸送合格的專業文藝演員,為傳媒培養合格的專業制作人員,為更高學歷的人才培養合格的生源,日益受到社會各界的贊譽和認可。
招生專業介紹
1.藝術設計<室內設計方向>
本專業培養從事室內外環境藝術設計、裝飾裝潢藝術設計的高級工程與藝術人才。
主要課程:素描、色彩、設計基礎、室內設計、建筑設計、展示設計、裝飾設計、裝潢設計、外部環境設計、家具設計、裝飾材料與構造、藝術概論、中外藝術史等。
學生畢業后可在各級設計部門、工程單位或廣告公司從事室內外環境藝術設計、裝潢及裝飾藝術設計等工作,也可從事相關的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
2.藝術設計<平面設計方向>
本專業培養在藝術設計、設計生產及設計管理單位從事廣告設計、平面設計、包裝設計、企業形象設計、會展設計及數碼藝術設計等領域工作的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素描、色彩、設計基礎、計算機基礎、專業攝影、設計概論、設計傳播、設計思維學、市場營銷與調查、文字設計、版面設計、VI形象設計、廣告策劃、廣告設計、包裝設計、藝術設計采風、網頁設計、動態圖形設計、多媒體演示設計、數字插畫、影視剪輯與合成、短片設計與創作等。
學生畢業后可在研究院所、文化藝術、新聞出版、廣告公司、企事業設計單位從事教學、藝術設計及視覺文化研究工作。
3.美術學<師范>
本專業培養具備美術學基礎知識及基礎理論,能在教育、文化藝術、文化傳播等領域從事美術教育、藝術創作、視覺藝術策劃與創意等方面的高級專業人才。
主要課程:素描、色彩、速寫、中國畫(人物、山水、花鳥、工筆、意筆等)、油畫(材料與技法、傳統油畫語言、現代油畫語言等)、綜合繪畫(形式語言、材料與技法、綜合材料技法等)、雕塑、美術創作、設計基礎、動畫設計、網頁設計、多媒體演示設計、數字插畫、影視合成、短片設計與創作、美術概論、中外美術史、教育學、美術教育理論與方法等。
學生畢業后可在美術教育、藝術創作、文化藝術、新聞出版、文化傳媒等部門及有關單位從事教學、藝術創作及視覺文化研究工作。
4.動畫
本專業培養具備影視動畫創作基礎知識及理論,能在電影、電視、出版等傳媒領域從事動畫創意設計編導及電腦動畫制作的高級應用型專業人才。
主要課程:素描、速寫、色彩、動畫概論、后期非編與合成、中外動畫史、動畫運動規律、造型設計、場景設計、動作設計、動畫劇作、分鏡頭故事設計、鏡頭畫面、動畫營銷與制片管理、影視敘事學等。
學生畢業后可從事文化創意產業、游戲軟件開發、產品設計、建筑、教育等行業及有關單位從事應用動畫創作、教育研究和其他美術工作。
5.音樂學<師范>
本專業為師范專業,主要培養掌握音樂學科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較強的教學能力和組織、指導社團音樂活動能力的音樂教育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聲樂、鋼琴、中西樂器、基本樂理、視唱、和聲、作品分析、歌曲作法、小樂隊編配、復調、中外音樂史、民間音樂、合唱、指揮、舞蹈、中等學校音樂教學法、心理學、蘇南地方音樂(昆曲、評彈、吳歌、絲竹、古琴)系列課程等。
學生畢業后可從事學校教學,組織、指導社團音樂活動等工作。
聯系方式
地址:江蘇省蘇州市濱河路1701號
郵編: 215011
電話: 0512-68096117(招生辦) 0512-68247040(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0512-68418457(傳媒與視覺藝術學院)
網址:http://www.usts.edu.cn
E-mail:zsb@mail.usts.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