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點撥:物流專業的盲點與誤區(2)
2009-03-17 12:49:56網絡資源
人盡其才
從目前高校專業設置看,物流管理與物流工程是兩大物流專業。物流管理專業歸于工商管理類,其特色課程包括國際物流、供應鏈管理、物流系統設計與分析、包裝學、物流技術、運輸學、倉儲管理與庫存控制、采購管理等。物流工程專業歸于交通運輸類,其主要課程包括物流技術基礎、程序設計、電工電子技術、運籌學、計算機應用基礎、計算機輔助設計、系統仿真、傳感器及測試技術、電子商務及平臺設計、國際物流運作實務等。通俗地說,前者偏管理,往往拿管理學或經濟學學士學位,后者偏技術,往往拿工學學士學位,從就業方向來看,兩者大同小異,主要就業去向為:(1)專業物流企業;(2)大型制造企業及商貿企業;(3)政府相關職能部門;(4)物流工程項目規劃、設計、建設及咨詢機構;(5)專業教育、科研單位。在不同的高校,兩個專業歸屬的院系是不一樣的,即使同屬一個專業,課程安排也不一樣。如在上海海事大學,物流管理專業歸交通運輸學院,而物流工程專業歸物流工程學院。其中,物流管理專業不僅要學習物流學原理、物流系統規劃與設計、倉儲管理等常規專業,還要學習航運管理/港口管理/公路運輸管理/航空運輸管理、集裝箱多式聯運業務/貨運代理業務/船舶代理業務/船舶理貨業務等具有院校特色的專業;在西南交通大學,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兩個專業都歸物流學院;在同濟大學,物流管理專業歸經濟與管理學院,物流工程專業歸交通運輸工程學院。
雖然我們了解到許多高校都設置了物流相關專業,但是否科班出身的畢業生就能順利在該行業找到自己的天地?我們往往會看到這樣的現實:一方面物流企業公司在招聘人才時大量的是非物流專業人員;另一方面,物流專業人員(包括社會上一些通過物流認證短期培訓人員)所選擇的職業大多數以市場營銷的居多,涉及真正意義上的物流工作的較少。是什么原因造成如此現象呢?主要原因還在于我國高校物流教育正處于摸索階段時期,而且物流教育參差不齊,高校將實際操作同理論相結合方面顯得薄弱。另外,一方面生產企業和流通領域企業在物流管理方面,商流同物流沒能分離,物流效率低,無法做到物流運作整體最優化。另一方面多數物流企業還處在倉儲和運輸兩個環節的營運狀態,還沒有形成真正意義的第三方物流運作狀態。除了倉儲、配送方面略需要一點專業背景外,其他部門就大可不必了。他們根本就消化不了更多的物流專業人才。可喜的是,國內已有企業和學校先進一步,走“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例如我國第一家物流企業集團——寶供物流(公司)國內許多知名高校合作,例如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北京工商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北京物資學院等,共同開發和推廣物流應用技術,而且在這些高校中設立了“寶供物流獎學金”,獎勵在校物流專業的優秀學生。這樣的模式符合物流管理“應用性”的特點,也符合企業對物流管理人才的要求,是物流管理教育成功的有效模式。
物流相關行業包括:快遞業、國際貨代業、運輸業、港口經營業、倉儲業、部分產品加工承攬行業、分揀包裝行業、物流設備維護行業、商檢部門、咨詢服務業等。這些行業所需要的人才不僅僅是學習物流工程或物流管理專業的人才,而是更廣泛的專業人才,如國際經濟與貿易、市場營銷、電子商務、英語、法律、交通運輸、計算機等人才。總體上來說,物流具有系統性和一體化以及跨行業、跨部門、跨地域運作的特點,同時企業面臨降低成本的壓力而增加對崗位多面手的需求,物流業對人才的需求主要體現在管理方面,它要求從業人員知識面要廣,有較強的戰略判斷和把握能力,能夠敏銳地發現中間市場的變化,還要有較強的動手操作能力。也就是說,一個合格的物流人才不僅應該具備如國際貿易和通關知識、倉儲運輸專業知識、財務成本管理知識、外語知識、安全管理知識、法律知識、保險知識等,還應該具備嚴謹周密的思維方式、團隊合作和奉獻精神、信息技術的學習和應用能力、組織管理和協調能力、異常事故的處理能力等。只有真正具備高素質的應用型和管理型人才,才能在行業里順利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