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教案:統編版《紅燭》(2)
來源:網絡整理 2024-11-04 21:00:21
③分析第七小節的含義:
本節詩人托物言志,以燭淚比喻自己帶淚的詩行,這些詩行中有詩人愛國之情,憂國之心,它能慰藉人間,使痛苦而麻木的世人感到欣慰,喚起他們的愛國之情,使祖國走向光明。
5.第八、九節的呼喚,一聲是同情的呼喚,一聲是鼓勵的呼喚。
“灰心流淚你的果,創造光明你的因。”這樣的因果關系是多么不公平,不合理,為著“創造光明”,結果只落得“灰心流淚”,但這是社會使然。在這樣的社會中生活,只有作不屈的奉獻,詩人勸勉紅燭,也就是勸勉自己:“紅燭啊!/‘莫問收獲,但問耕耘’。”收束得精警有力,詩情得到了凝聚與升華。人們常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這本是理所當然的。但是,在不合理的社會里,耕耘者需要更高的思想品格,只要創造光明,個人的得失榮辱一切在所不計。這正是聞一多人格美的集中體現。他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毫不顧惜個人的得失榮辱,那是極其偉大崇高的獻身精神。
四、整體賞析:
1.抒情的脈絡
本詩共九節。開頭一切著眼于紅燭的顏色,將紅燭精神集中在一個“紅”字上面,凸現了紅燭的總體形象,由紅燭形象即刻聯想到詩人自身,“物”與“我”就完全交融起來。最后一節歸結到“莫問收獲,但問耕耘”這樣一個哲理。也就是將紅燭精神歸結到一種徹底奉獻的人生哲學,也就表明了自己的人生宗旨。
這首詩將唐代詩人李商隱的一句詩“蠟炬成灰淚始干”作為引子,詩的主體部分就是扣住“灰”與“淚”分兩層來展開抒情的。
全詩以詩人對“紅燭”心跡的交流為線索,用問答的形式展開詩意、抒發詩情,顯示了詩人對人生真諦對詩歌創作的宗旨求索的過程和結果。
2.高尚的情操
本詩抒發的愛國主義激情,具有震撼人們靈魂的力量。紅燭的精神是獻身祖國的精神。紅燭燒蠟成灰,為創造光明而自我犧牲;紅燭傷心落淚,為創造光明而忍受被摧殘的痛苦,紅燭以“莫問收獲,但問耕耘”為宗旨,唯愿為世人創造光明。這首詩是一個偉大的愛國者的心聲,他赤誠的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拯救世人的靈魂,結成快樂的果子,表明作者的詩歌創作一開始就有嚴肅的社會責任感。紅燭的形象是詩人光輝人格的寫照。詩篇閃耀著詩人人格美的光輝國。
3.抒情的方式
全詩九節,每一節開頭都是一聲“紅燭啊”,詩人對燭呼告,傾訴自己的所見所思所感,詩人將紅燭比擬為人,賦予紅燭以人的思想感情,紅燭變成有血有肉活生生的形象了,這樣紅燭的形象就為一種精神品質的化身,詩人抒情的依托。
詩人面對紅燭,心緒起伏,或驚嘆贊美,或捫心自問,或驚疑發問,或自求解答,或勸慰有加,詩情的流動形成起伏的波瀾,詩篇的節奏抑揚頓挫,形象鮮明而又飽含哲理、全詩扣住“蠟炬成灰淚始干”一句,先后三次發問,這三問形成抒情的三個層次,使感情的抒發層層推進。有的問而不答,有的一問兩答,有的一問一答,在問問答答中,酣暢淋漓地抒情言志,詩人向讀者完全敞開了心扉,把一顆心交給了讀者,讓我們在他那熱情磅礴,精神煥發的詩句中,為他對祖國的忠誠,對人民的熱愛,為他那種獻身祖國一切在所不惜的精神而怦然心動。
五、引導學生品味文中關鍵詞語,深入理解詩意詩情,更好地欣賞詩句。
1.紅燭啊!這樣紅的燭!詩人啊!吐出你的心來比,可是一般顏色?
“這樣”是指示代詞,這里指性質,用“這樣紅”,表明詩人凝視著紅燭,也能喚起讀者對紅燭的印象,想到燭火照得紅亮的樣子,“這樣紅”遠比“鮮紅”的形象豐富得多。
“吐”字,逼真地描狀了詩人那種火熱的愛國情感,不吐不快的神態,遠比“掏”字爽快率直。
2.是殘風來侵你的光芒,你燒得不穩時,才著急得流淚!
用“侵”字性質明確,紅燭創造光明,殘風卻容不得這片光明,殘風是一種邪惡的勢力,它的行徑完全是邪惡的行徑。此其一。其二,“侵”字的適用范圍大,因而給人以豐富的想象,風有大有小,而燭火在或大或小的風中也程度不同的搖曳晃動。用“著急”更能表現出紅燭一心為人世間創造光明,唯恐不能為人世間創造光明,以無私奉獻為天職的靈魂。
3.原是要“燒”出你的光來(引號的作用)
“燒”字不加引號,就不能著重標明它的特殊含義。加上引號,引人注目,字義豐富而又突出。
4.哦!我知道了!(嘆號如改逗號表達效果有何不同)
用嘆號:經過思考找到答案后的快感顯得很強烈。改用逗號,語氣不強,感情色彩淡薄。
5.才著急得流淚!(嘆號的作用)
用嘆號著急的心情表達得很強烈,改用句號,就失去了強烈的感情色彩。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志愿填報、錄取分數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點
盡在"高考網"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