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3『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知識點
2019-01-02 15:09:23三好網
㈠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
中華文化復興的必然選擇: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1)歷程:中華文化曾有過輝煌的歷史。然而,當近代西方國家沖破封建制度的落網,取得日新月異的進步時,中國仍處于日趨沒落的封建統治之下,經濟、政治、文化都落后了。為了應對西方文化的沖擊,再鑄中華文化的輝煌,近代中國先進知識分子經歷了艱難的求索。
①歷史證明了一個結論:奉行“全盤西化”論或“文化復古主義”,都不能解決中華文化向何處去的問題,無法使中華文化走上復興之路。
②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是中華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轉折點。
③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就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肩負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民族復興必然伴隨著文化復興。在實現中華民族文化復興的征途中,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
(2)內涵: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建設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必由之路
⒈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宏偉目標。這個目標,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相適應,與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目標相銜接,與我國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文化資源相匹配。
⑵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必由之路。這個路徑,是由我國社會制度、發展道路和黨的性質宗旨決定的,是由繼承和創新中華民族優秀歷史文化的要求決定的,是由我國文化自身發展規律和人民群眾根本意愿決定的,是由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的現實需要決定的。
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和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是路徑和目標的關系。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是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實現中華文化復興的唯一正確道路,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必由之路。
㈢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⒈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向著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宏偉目標前進,關鍵是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為此,需要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⒉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發展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社會主義文化,最重要的是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㈣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
⒈原因:
⑴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必須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全面發展;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必須努力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
⑵精神文明建設搞好了,人心凝聚,精神振奮,各項事業就會全面興盛,精神文明建設搞不好,人心渙散,精神頹廢,各項事業都難以搞好。
⒉根本任務: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以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這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務。
⒊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主要內容:發展教育、科學和文化事業
⑴必須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①原因:教育是發展科學技術和培養人才的基礎,在現代化建設中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作用;教育是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的基石。
②要求: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⑵必須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必須充分認識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大力加強科學基礎設施建設;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提高全民族科學素養,在全社會形成崇尚科學、鼓勵創新、反對迷信和偽科學的良好氛圍;堅持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并重,充分發揮哲學社會科學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⑶必須深化文化體制改革,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要大力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加快發展文化產業,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要努力為人民提供廣闊文化舞臺,讓一切文化創造源泉充分涌流,開創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持續迸發,社會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的新局面。
比較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
⒋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
⑴實質: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是億萬人民積極參加文化建設的偉大實踐。
⑵形式:人民群眾在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中創造了豐富多彩的形式。
⑶要求:當代青年應積極投身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偉大實踐,為培育知榮辱、講正氣、作奉獻、促和諧的文明風尚身體力行,做新時期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傳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