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美麗又有趣
來源:網絡來源 2009-08-31 11:55:48
今天,一個不同于課堂的數學世界打開大門,迎接來自全國的近千名數學愛好者。
3位著名數學家———楊樂院士、王元院士和馬志明院士在此間召開的少年數學論壇上,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數學是什么”。
與3位院士同在臺上作嘉賓的一位特級教師,在聽完院士們的講解之后,立刻表示:雖然我教了30多年的數學,可對它還不是很清楚。今天我也是來學習的學生。
學生們第一問直奔主題———數學是什么。
這是一個抽象的概念。楊樂院士的解釋初聽起來很高深:“數學是研究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
臺下的小學生、初中生和高中生,甚至包括老師都瞪大眼睛看著楊樂院士。
楊院士立刻把解釋通俗化:數量關系可以理解為課堂中所說的代數,空間關系就是幾何。數學是由基礎和應用兩部分組成的,前者追求真和美,后者的重要性在于各方面的應用。
“數學家是不是整天拿著一支筆沒完沒了地在紙上計算?”一位男同學這樣看待數學工作。
“當然不是。”王元院士澄清。他說,數學家首先必須有想法,計算是為證實這種想法,只是數學工作的一部分。如同你們作代數幾何習題,沒有想法怎么能計算?
著名數學家陳省身先生為本次論壇題寫下這樣一句話———數學好玩。按照字面的意思,有的同學把數學理解為一種游戲,只有游戲才好玩。王元院士則認為,每個人對好玩兩個字的理解并不相同。他理解陳先生的意思是數學不枯燥。它不是游戲,而是有一種興趣的東西。
這個有興趣的東西看起來還很美。一位前來參加國際數學家大會的國外數學家告訴馬志明院士,他喜愛巴赫。結果這位數學家在巴赫的樂譜中發現數學:不論是順著聽還是倒著聽,都是一樣的旋律。這就是數學中的對稱性。
既然數學又美麗又有趣,是不是人人都要喜歡它呢?
“學數學要有興趣。”楊樂院士強調。他以自己為例,在讀初中前,盡管他的數學成績很好,可對它并不感興趣。直到初二年級開始學習代數和幾何,他才感覺到數學的魅力。原來,數字除了運算,還可以解決問題!
可一個來自遼寧的女同學對數學的美感起了疑心:“當研究到一定高度,這種美感還會繼續存在嗎?”
馬志明院士回答,你對數學的認識到一定層次,就突破對原來事物的理解,有了新的認識。
“三角形3個內角之和是多少?”他問。
同學們異口同聲:“180度!”
馬院士笑了:“你們知道嗎?到高等數學,有的三角形的內角和或者大于180度,或者小于180度。”
美好是美好,可不只一位同學不理解:美好的數學到底有什么用?
一位來自武漢的同學不明白:“我覺得解決哥德巴赫猜想比計算航天飛機上的螺絲釘困難得多,可我認為后者比前者更有意義。”
馬志明院士沒有正面回答這個問題,他反問:“為什么我們要把人造衛星送上天?因為我們想探索太空奧秘。為什么想知道這個奧秘?”
所有科學的發展都來自于好奇心。馬院士舉例,許多現在看來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發明,比如電,在發明之時,沒人想到它能有今天這樣大的用處。正是這種探索未知的動力,推動了包括數學在內所有科學的發展。
“學得越多,你越能發現數學里更多的美好。”馬院士總結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