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廣西積極參與中國東盟港口合作的實踐與思考
來源:網絡資源 2009-08-31 21:10:34
廣西以南寧、北海、欽州和防城港四市為主體的港口經濟開發區成為繼珠三角、長三角和環渤海經濟圈之后中國的第四大經濟增長極。對于廣西港口群如何利用后發優勢和中國東盟自貿區建設機遇,在環北部灣區域內構建競爭優勢的路徑缺少深入地探討。文章通過對廣西港口群的現狀分析,,結合現階段廣西如何利用后發優勢和中國東盟自貿區和港口合作建設機遇,對港口進行的重化工業布局,針對發展過程中制約因素提出相應的對策。
一、廣西港口現狀及制約因素分析
根照《全國沿海港口布局規劃》,防城港與湛江港、海口港一起同列入全國24 個主要港口之一,北海、欽州港也被列為全國25 個地區性重要港口。欽北防港口群地處華南經濟圈、西南經濟圈及東盟經濟圈結合部,地理位置上,它是中國最鄰近東盟的港口,也是大西南最便捷的出海口,理論上應該成為大西南貨物進出的首選港口以及對東盟貨物進出口的主要港口。但起步較早的廣東湛江港以其雄厚的實力、低廉的成本、優惠的價格、優質的服務和吸引著大西南的貨源,使廣西港口吸納西南地區進出海貨源不足10 %。同時,海口港位于我國最大的經濟特區海南省,憑借著海港的地理優勢,積極吸引日本及東盟各國的往來貿易。廣西港口群在面臨湛江港的經濟優勢及海口港的政策優勢時,缺少自己的特色和競爭優勢。
從港口的發展現狀上看,廣西港口群相對于環北部灣的湛江港與海口港而言,競爭能力上處于劣勢。
從硬件上看,廣西港口群的基礎設施稍顯落后。為了能夠提高港口能力,廣西計劃到“十一五”末,欽北防的港口萬噸級以上泊位達到60 個,年吞吐量將達到億噸。即使是這樣的建設速度,也只能是縮短與湛江港的差距。從港口的服務水平上看,廣西港口群的現代航運服務發展水平極低。雖然裝卸和堆存費用低廉,但其他各種費用繁雜,名目不一,手續復雜,服務水平遠不如湛江港、海口港。這些缺陷阻礙了貨主將其選擇為首選出海港口。港口配套服務業市場發育很低,港口服務業上游企業空白,中游企業稀缺,下游企業缺少規模和規范。從港口加工能力看,湛江港在石化、礦石加工已經產生規模效益,重化工業已經成為湛江港臨港工業的主導產業,而廣西在“十一五”期間做出將重化工業規劃為廣西沿海城市的主導產業的戰略部署,現階段僅有在欽州港剛剛啟動的中國石油廣西石化千萬噸煉油項目,臨港產業布局遠未形成,港口加工能力與湛江港差距甚遠。
在軟硬件水平上處于劣勢,同時臨港產業及腹地的經濟發展水平落后于競爭對手的形勢下,廣西港口群要想在短期內形成自己的競爭優勢,在加快形成產業布局的同時,突破過于依賴臨港工業發展策略,創新港口的發展模式和管理模式。
中國東盟2010 年建設自由貿易區、泛珠三角合作、西部大開發及北部灣(廣西) 經濟開發區設立的背景,為在廣西港口群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使南寧及欽北防港口地區成為環北部灣經濟的中心。以廣西港口群現有的條件,在實現這些目標時會遇到一些瓶頸。
首先,鐵路運輸與港口運輸不配套。向內地鐵路運輸的能力不足,體現在車皮數量不足,集疏能力差,特別是港口生產旺季,因鐵路運輸不暢,使港口大批貨物壓港嚴重。三港的貨物主要依靠南防鐵路運輸,而柳州是各省到廣西重要的中轉站,由于柳州至防城港并無鐵路直接到達,需要通過南寧中轉,增加了鐵路運輸的時間和費用,加之防城通關效率較低且通關費用偏高,西南的貨源往往由柳州直接運至湛江,造成了大量貨源的分流。廣西正積極地進行鐵路建設,如把洛湛鐵路引向北部灣出海,以便使西南、西北、華中、華北地區的鐵路運輸出海,匯聚在北部灣地區進出。
其次,海運與海事服務貿易水平偏低。雖然裝卸和堆存費用低廉,但通關效率低下及通關的費用居高不下,使港口服務業缺少規模和規范。種種原因使防城港在吸引貨源的能力上遠不如湛江港。提高服務水平,為在港城落戶的貨主、貨運代理、船東、船舶代理、商品批發零售等提供商務服務,不僅可以提升港區的功能,還可以帶動海事金融、海事會展、數據信息服務、離岸金融、航運保險、航務代理、海事咨詢等相關行業的集聚發展。
第三,臨港工業薄弱。目前,廣西港口仍以傳統的裝卸、儲存、轉運為主,功能單一、雷同,不具備對貨物進行深度加工的能力。但廣西正加快對廣西港口群臨港工業群的建設。三港臨港工業群的建立與完善,才能長久吸引貨源。第四,旅游及服務業薄弱。旅游業的發達有助于提高地區的國際形象,因此旅游業成為現代打造城市品牌乃至區域品牌的重要方面。通過吸引游客前來旅游,繁榮港口經濟,促進港口服務業的發展,進而提高港口的吸引力。而現階段,廣西港口群的休閑、娛樂、飲食等相關服務業層次較低,不能滿足國外商務人士、海事工作人員的旅游、休閑需要。
二、廣西參與中國東盟港口合作的建設目標
目前國內外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港口,不但具有良好的區位優勢和交通條件,并各自有扎實的工業基礎和較完善的產業集群,不但增強了地區經濟實力,發達的工業同時促進了第三產業的發展。因此發達地區的港口在航運、交通、金融等方面服務水平較高,成為國際貿易中貨物運輸的首選,并吸引國內外資本進行產業投資,從而形成了區域經濟的良性循環發展。
廣西港口群雖尚未形成產業集群,港口基礎設施也尚不如臨近的湛江港,但從最新的廣西港口布局規劃及對港口的投資力度上看,硬件上的暫時落后不會對港口經濟發展構成障礙。但管理機構的理念、管理水平及執行力的相對不足,以及配套的航運、海事、金融服務水平的落后,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港區投資的吸引力。加之廣西區內尚未有本科級以上的海事學校(僅有一所中專級的交通學校) ,使海事人才培養上缺失,港區的發展缺乏高層次的人才。因此,為了使廣西港口群實現趕超式發展,在自身軟硬件水平無法吸引投資或客源時,加大政策支持的力度,形成以下的目標產業格局,以提高地區吸引力。
港口建設與地區產業結構優化是相互促進的,港口經濟的發展能夠優化地區的產業結構,同時港區的完善需要合適的產業結構作為支撐。對比發達港口的建設模式,結合廣西的港口布局規劃,可以形成以下的產業格局。
(一)臨港工業配套完善。建立配套加工產業,有能力對貨物進行深度加工。根據06 年12 月剛通過的《廣西壯族自治區沿海港口布局規劃》中的描述,“十一五”末,防城港將形成以鋼鐵為核心的產業集群;欽州港將建成規模化的電力以及石化的重化工業基地;而北海港將布局林漿紙一體化、農產品加工、生物制藥等臨港制造業集群,發展高新技術為主導的臨海工業,成為國家級出口加工區。
對廣西欽北防三港的港口做出明確的功能定位,有利于重化工業的建設和合理布局的形成,避免出現港口功能重疊和重復建設,有助于廣西港口群對貨物深度加工能力的形成。而對貨物深度加工能力將成為優惠政策外,成為廣西港口群吸引國外貨物進港加工的主要因素。
(二)交通運輸業發達。發達港口的發展需要發達的交通網絡支持,因此發達的港口在陸運與空運能力上,能與海運能力匹配。廣西港口群運輸業的發展目標要求陸運與空運能力能與億噸的港口吞吐能力相適應,使欽北防港真正成為中國大西南最便捷的出海口,充分發揮大西南樞紐港的作用。配套的公路運輸、鐵路運輸和空中運輸的能力可以為開發廣西區內的旅游資源,拉動經濟,繁榮文化提供了便利的條件。
(三)旅游業及相關服務業繁榮。相對于旅游業發達的地區,北海乃至廣西區內的旅游資源的開發更顯得大有潛力可挖。在現有北海銀灘旅游項目上,在優美的海濱城市內興建博物館,在增加旅游收入的同時,發掘廣西的文化資源,將北海建成世界了解廣西歷史、地理、自然及人文風貌的窗口,同時提升了城市的品位及文化內涵。通過繁榮旅游業,可以刺激娛樂業、餐飲業、服務業及會展業等產業的發展,促進地區的勞動力投向第三產業,繁榮服務業,增加就業機會的同時,對各種行業的配套服務水平也提出新的要求,使城市服務水平進一步得到提升。隨著交通運輸的便利化程度提高,北海的旅游業可以更進一步向廣西區內擴展,開發廣西區內的各種主題旅游路線,廣西區內旅游實現聯動式發展。
(四)金融業服務水平高。發達的港口均是地區乃至全國的金融中心。港口貿易特別是跨國貿易必然伴隨大量的貨物及資金流動,因此港口的金融業包括銀行業,保險業、信托業、證券業等都應該具備國際化的服務水平。廣西港口群在北部灣經濟的戰略地位,要求欽北防港口形成較為完善的金融業與之匹配,使廣西北部灣經濟開發區成為環北部灣的區域金融中心。
(五)港區腹地產業發達。臨港工業的發展,不但港區成為進出口的加工基地,并在此基礎上延伸產業鏈,使港區腹地形成完整的產業集群。廣西港口群根據重化工業的布局定位,在港區腹地逐步發展配套的鋼鐵、石油、化工下游產業鏈,形成重化工業產品深加工產業,提高產業附加值,推動臨港產業及腹地工業的發展。
(六)符合港口發展要求的教育產業的形成。港區腹地發達的產業,需要高層次的人才為之服務。在廣西北部灣經濟開發區的區域內,必須形成各層次的海事人才培養和研究機構,以滿足港口研究及各種人才的培養的需要。
三、廣西參與中國東盟港口合作的發展路徑
通過對廣西港口群的現狀與目標產業格局的對比分析可知,廣西港口群是在工業基礎薄弱及航運服務水平較低的前提下發展,為實現“十一五”規劃的戰略目標,使廣西北部灣經濟開發區真正成為中國經濟的第四個增長極,在臨港重化工業布局尚未完成,沒有形成規模生產能力前,必須突破單純依靠臨港工業發展的策略,發展地區經濟。為實現廣西港口群的發展目標,其建設的路徑可分為三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在沿海工業布局尚未完成之前,大力發展過境貿易的商業型港口;第二階段逐步完善臨港產業集群,從商業型港口過渡為具備運輸、貿易、工業、旅游功能的綜合型的港口;最后階段實現區港經濟一體化,即利用港口功能的輻射,帶動廣西區內城市的發展。
(一)建立商業型港口
制定優惠的港口政策,發展過境貿易,吸引外國船舶或貨物過境,從中獲取運費、堆棧費、加工費等。在發展過境貿易的過程中,港口的硬件設施與服務水平成為吸引船只停靠的條件。在硬件上,廣西正在加大投資,計劃到“十一五”末,欽北防三港將建設萬噸級以上的泊位60 個,年吞吐量可達到億噸。轉運的貨物量的迅速增大,要求港區必須有相應的倉儲設施與之配套,因此需要在港區設置保稅倉庫。在東盟中國自由貿易區建立的背景下,廣西港口群應積極爭取國家的政策支持,設立保稅區,并充分發揮保稅區的國際貿易、出口加工、保稅倉儲和物流分撥的基本功能。在軟件上,挑選國內外實力雄厚的航運企業,他們為廣西港口帶來的客戶的同時,多年的運營經驗為港口帶來先進的管理經驗與技術,規范港口運作的標準,提高港口服務的水平。并通過他們培養一批航運業的技術及管理人員,逐步提高廣西港口的整體技術及管理水平。
加大內聯交通的建設力度,實現鐵路直達港口及海鐵聯運,做好各種運輸方式有效銜接,形成便捷、通暢、高效、安全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商業型港口的主要作用在于利用港口運輸功能促進貿易和轉口貿易,功能單一,對拉動地區經濟作用有限。但以此為機會,在廣西港口工業布局尚未完成的階段內,繁榮港口群經濟,為將廣西港口群過渡成綜合型港口創造有利條件。
(二)發展成為綜合型港口
根據廣西對臨港產業的布局,逐步將廣西港口群發展為具備貿易及轉口貿易、工業、出口加工、運輸等現代港口功能的綜合型港口。在港區內,加工工業水平逐步提高,可以通過自身的服務,形成自我封閉運轉;港區內各種功能相互依托和影響,形成工貿相結合的港口經濟區;開發港口旅游資源,形成商貿旅游相結合的港區經濟。此階段,在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背景下,東盟國家貿易貨物在遵守有關衛生、移民等項的法律規章下可以免征關稅進出欽北防港,可在港口區內加工、貯藏、買賣、裝卸和重新包裝等。此時將廣西港口群發展成集國際中轉與配送功能、海運服務功能、海事金融及離岸金融功能、自由貿易功能及旅游服務功能為一體的港口。
(三)實現區港經濟一體
此階段充分發揮港口的輻射作用,帶動廣西區內經濟的發展,將實現區港經濟的一體化,達成目標產業格局的建設。表現為進出口貿易的繁榮,臨港加工工業配套完善;港區腹地產業得到發展,形成完整的產業集群;交通運輸便利,真正成為大西南的交通樞紐,并在東盟自貿區中的貨物中轉中發揮突出的作用;深度挖掘區內旅游資源,推動商貿、旅游及服務業等第三產業的發展;完善金融服務體系,提供海事金融、離岸金融等多種金融功能;港口研究及人才培養的能力提高,人力資源的開發,進一步提升港口的綜合實力。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