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人猿分離源于大規模基因變異
來源:網絡資源 2009-09-03 16:24:42
美國科學家2月11日在《自然》雜志上發表論文稱,一次目前所知甚少的大規模爆發的基因變異將人從大猩猩中分離出來,也將非洲黑猩猩、大猩猩和猩猩從猴子中分離。
華盛頓大學遺傳學家埃文·埃什勒和同事發現,大約1000萬年前,在大猩猩從其它猩猩和猴子中分離出來之前,它們的DNA開始出現爆炸性的變化——并非傳統的變異,而是被稱為復制數量變異的變化,這些DNA序列的變化可能有助于解釋什么使人類和其它猿類相區別。
埃什勒也是霍華德·休斯醫學會的研究人員,他的團隊分析了人、黑猩猩、猩猩以及獼猴的這個DNA。他們認為,一些在進化樹上不同距離的物種可以被看作時間機器,以追蹤幾千年來所發生的變化。
他們發現,就整個序列來說,人類和非洲黑猩猩非常接近,主要的區別在于復制數量的變化,也就是同一個遺傳序列重復的次數不同,刪除的內容不同等。埃什勒說,在人類中,這些變異同艾滋病和孤獨癥等疾病相關,這些變異也構成了物種之間的差異的基礎。
分析表明,在靈長類的分支變成非洲大猩猩和人類的過程中,這些復制的數量開始增加,同時,越來越多傳統的基因變異開始緩慢減少。他們稱,尤其是人類和非洲黑猩猩,這些序列的額外復制格外多。
埃什勒說:“在基因組突然被重新排列和發生變化的地方,會產生巨大的變化。這些基因可能對語言或某些認知能力很重要,但還需要做很多工作。”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