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重要考點: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出現(必修一)
來源:網絡整理 2019-01-17 17:05:14
1.表現
歐共體的形成、日本的崛起、不結盟運動的興起以及中國的振興,共同構成了世界多極化的趨勢。
歐共體的形成
1、原因:
(1)在二戰被削弱的歐洲,為了在美蘇爭霸中保障自身安全,提高地位,加強聯合
(2)戰爭造成的痛苦和災難
(3) 更好發展經濟
(4) 共同文化遺產和心理認同感
2、經過:
⑴1951年,歐洲煤鋼共同體,
⑵1958年,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
⑶1967年,歐洲共同體。
3、影響:
⑴促進了西歐國家的經濟發展和實力的增強;
⑵政治上推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使美國霸權地位削弱;
⑶沖擊美蘇兩極格局,多極化趨勢出現
日本成為世界經濟大國
1、原因:
(1)美國的扶植(經濟支持、民主改革);
(2)國民經濟非軍事化
(3)制定外向型的經濟發展戰略,利用國家權力大力推動經濟發展;
(4)朝鮮戰爭中美國軍事訂貨的刺激。
(5)日本政府重視科技和教育,
2、結果:
⑴日本經濟高速發展,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
⑵謀求成為政治大國;
⑶改變了向美國一邊倒的政策,實行以日美關系為軸心的全方位外交;
⑷形成了美、日、西歐三足鼎立的世界經濟格局,沖擊著兩極格局,促進了世界格局的多極化發展趨勢。
不結盟運動的興起
1、背景:
⑴二戰后許多新興民族國家誕生,為不結盟運動的興起奠定了基礎;
⑵新興獨立國家在美蘇對峙下自身安全受到嚴重威脅;
⑶新興獨立國家維護自身獨立、主權、發展與和平。
2、興起:
1961年,第一次不結盟國家和政府首腦會議在南斯拉夫首都貝爾格萊德舉行,確立了獨立、自主、不結盟、非集團的基本原則和宗旨,標志著不結盟運動的正式誕生。
3、意義:
⑴標志著第三世界國家以獨立的力量登上了國際政治舞臺;
⑵開始改變由美蘇和西方國家決定世界事務的局面;
⑶有力地沖擊了戰后形成的美蘇兩極格局,世界向多極化方向發展。
2. 原因
世界政治格局出現多極化趨勢根本原因是世界經濟格局的多極化。二戰后的兩極格局下,美蘇“冷戰”消耗了雙方的實力,歐共體、日本、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都極大地改變了“冷戰”下的國際力量對比
3.多極化趨勢與兩極格局的關系
此時的多極化還只是一種趨勢和方向,還不是一種成熟的國際關系格局。兩極格局雖然受到多極化的沖擊,在當時仍是國際關系格局的總體的、基本的特征。
兩極格局的瓦解和多極化趨勢的加強
一.蘇聯解體與兩極格局瓦解
1989年東歐發生劇變,實質:社會制度發生根本變化
1991年12月蘇聯解體,標志著兩極格局最終瓦解和冷戰的結束
深化認識:認識東歐劇變、蘇聯解體與社會主義發展的關系
①歷史從來都是在曲折中前進的。社會主義還處于初級階段,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發展得不夠成熟,大部分社會主義國家經濟基礎薄弱,社會主義缺乏經驗。加上西方資本主義的敵視與遏制,這使社會主義國家發展道路不可能一帆風順。
②實踐證明,社會主義需要通過不斷的改革來逐步完善。社會主義各國應該走符合本國實際的道路,不能拘泥于一種模式。東歐劇變與蘇聯解體不能說明社會主義的失敗,只能說明蘇聯模式的失敗。
二.多極化趨勢加強
1.兩極格局瓦解后世界形勢的基本特點
①世界形勢總體上趨于緩和,和平與發展日益成為時代的主流。
②地區沖突和局部戰爭時有發生,世界呈現緩和與動蕩并存的局面。
2.表現:
①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大國建立以自己為主導的地區和世界秩序。1998年,科索沃戰爭;1999年,轟炸南聯盟。
②恐怖主義活動頻繁,地區沖突和局部戰爭時有發生
3.多極化趨勢加強的原因
①除美國之外,歐盟、日本、俄羅斯、中國、發展中國家等多種政治力量不斷發展壯大,各種政治力量重新分化組合,沒有哪一種力量能夠單獨主宰世界。
②目前,世界格局呈現出“一超(美國)多強(歐洲聯盟、日本、俄羅斯、中國以及發展中國家)”的局面,多極化趨勢進一步發展。
4.多極化趨勢對世界歷史發展的影響
①世界多極化趨勢既是經濟多極化、全球化的結果,又進一步推動了世界經濟的發展。
②實質是國際關系的民主化,有利于世界和平、穩定與發展,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符合國際民主化的潮流。
③有利于解決全球化問題,有利于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
④有利于促進世界政治經濟文化的協調平衡發展,有利于各國各民族政治經濟文化特色的發展,世界的多樣性得到尊重。
5.深化認識:當今世界格局是多極化格局嗎?
多極化在當前只是一種發展趨勢,當今世界格局呈現的特點是“一超多強”。
一.兩極格局的形成、演變
戰后初期的兩極格局表現為社會主義陣營和資本主義陣營的對立,而兩大陣營的對立又具體表現為三種關系:美蘇關系、北約和華約關系、美中關系。
蘇東劇變是兩極格局結束的標志,世界格局的多極化趨勢進一步加強,但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力量重又處于動蕩、分化和改組之中。
二.兩極格局的特點
1.在兩極世界里,美蘇極其盟國互相對抗和爭奪,陣營比較分明和穩定,雖然每一方的內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終仍要服從于美、蘇戰略利益的大局
2.在兩極世界中,美蘇兩個超級大國作為對立的盟主,在國際事務中起主要作用
3.美蘇“冷戰”是斗爭的主要方式,由此而表現為政治上的對抗、軍事上的對峙、意識形態上的對立和經濟上的割據。
三.結合具體史實,分析說明當今世界政治格局多極化的趨勢是怎樣出現的?
1.歐洲走上聯合的道路,由建立歐共體到組織歐盟,其政治、經濟、軍事力量和國際地位不斷提高;
2.日本在各種因素的作用下迅速成長為世界經濟大國,并積極謀求國際政治大國地位,不斷加強對世界事務的干預能力;
3.蘇聯解體后,俄羅斯擁有足以與美國相匹敵的軍事武器,隨著國內經濟形式不斷好轉,國際地位也有很大改善;
4.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在改革開放后國家綜合實力和國際地位有了很大提高;
5.不結盟運動使廣大發展中國家團結起來,為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而努力;
6.美國與蘇聯的軍備競賽和對外侵略戰爭的拖累,實力相對衰落。
總之,世界兩極格局因為東歐劇變和蘇聯的解體而結束,國際經濟格局變動,美國的衰落、日本和西歐的崛起、中國的發展和不結盟運動的興起,使世界格局正向多極化方向發展。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日期查詢